客服电话:0533-2188078/2188076
今天是  
中国最年长的志愿者
作者:佚名   来源:NET/DXZM   点击:966   时间:2013/11/3   编辑:admin
减小字体增大字体 
 

  每周一到周六上午8点,98岁的她都会准时出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为病人出诊看病。

  胡佩兰,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,70岁退休,后在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坐诊,2010年受聘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直至今日,仍坚持每周出诊6天,被称为“中国最年长的出诊医生”。

  2000年,胡佩兰加入共青团郑州市委志愿者队伍,是郑州年龄最大的志愿者。自2005年,先后捐出7万多元的退休金和坐诊收入建了50多个“希望书屋”。她说,希望再干两年,到百岁之时,将一生的积蓄全部捐给希望工程。

  A

  “来这儿看病,路费比药费贵”

  廊道的尽头,是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房间,一个接一个的妇女推门而入。

  层层人群内,一位老人坐在桌后。她满头银丝,鼻梁上架着眼镜,眼神透亮,让人忽视了她的年龄。她戴着橡皮手套的双手摁在病历本上,侧着头问:“你哪儿不舒服?”声音略带沙哑。

  患者说着,她努力地侧过身子,仔细地聆听,有时候实在“听不懂”,旁边的学生便帮忙“翻译”。询问完病情,患者走进一门之隔的检查室,她双手用力地摁着桌子,慢慢站起来,将身子扭成45度,停留几秒后,扶着椅背,走进检查室,她倔强地拒绝了学生及保姆的搀扶。

  “98岁了,本身就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,腰部要靠钢板支撑,小腿浮肿,进出都要坐小推椅!”唐利平,43岁,胡佩兰的学生,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。

  检查完病人,她一手扒着门框,一手扶着桌子,缓缓落座,一笔一画写下诊断意见,这样的动作,她每天要重复二三十次。

  看完一个病人,她会顺手拿起桌上一沓打印的小纸条,抽出一张,夹在病历本中。有时,还会在纸条背面特意写下几行字。

  “上面就是建议去哪个医院做B超,以及该注重检查哪几项。”都是老人多年行医精挑细选出的“价格便宜,检查认真,距离患者相对较近的医院”。

  整个上午,患者就这样接踵而入,其实,在每个出诊日,前来看病的患者都会在诊室门口挤得只剩下一条过道,木凳上和病床上坐着一排人,墙边站着四五个。

  她们中间,有些是几十年如一日、一家几代的“铁杆粉丝”,也有些是跋涉千里慕名而来的“新粉丝”。

  “有些人大老远跑来,医药费就几十块钱,她们有时开玩笑说,来这儿看病,医药费还没车费贵。”唐利平说。

  B

  她到哪里,几代“粉丝”就追随到哪里

  “奶奶,您还记得我吗?”患者赵静(应患者要求化名)刚一落座,便问道。“你那时生完孩子胎膜没有清理干净。”老人毫不犹豫地回答。

  赵静笑了,“最近一次来都半年前了,您还记得这么清楚!”她和她婆婆都是胡佩兰的“粉丝”。2007年,因剖宫产后遗症,她花费几千元多次在大医院就诊,未能治愈,后在婆婆推荐下找到了胡佩兰。

  “老人看病可仔细了,我说有出血,她检查时没有见,就让我啥时候有出血啥时候来。一连检查了三四回,她见着出血了,才确诊是胎膜没清理干净。”赵静说。

  从那以后,赵静有妇科病只认胡佩兰,她还把胡佩兰推荐给周围的朋友,朋友又推荐给朋友,结果每次来看病都能看见熟面孔。

  据胡佩兰介绍,她祖籍浙江绍兴,家无男丁,开封女校毕业,崇拜“上海七君子”中的邹韬奋。她说,原想报考北平的大学学法律,“为自己、为穷人说话”,后因北平沦陷,遂报考河南大学医学部。

  “不为良相,便为良医,我既然不能做一个律师替穷人说话,就做个好医生,让穷人能看得起病。”

  1944年,胡佩兰在河南大学医学部毕业后,曾任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。1986年,时年70岁的她才退休,后又在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坐诊,2010年受聘到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。

  她的不少病人像赵静一样,一家几代人,或者同一个村子里的村民,一直追随着胡佩兰的脚步,她换医院了,她们打听出来新地址,再去找她看病,一直追到眼下的这家社区医院。一患者说:“胡主任走到哪儿,我们就跟到哪儿,都找她看病”。

  “为啥非要找她看病?”

  “医术好,看病仔细,而且从不乱开药。”

  “没这毛病,为啥还要检查?”面对一位心急的病人,胡佩兰曾批评说,“不要花冤枉钱乱检查。”她认为用药准则“一是看疗效,二是要便宜,尽量不开进口药,不过度用药和治疗。”

  耄耋老人坚持的动力:不能让病人在那儿白等着

  C

  “我大多坐着看病。她看每个患者,不但要问诊记录,还要站起来为患者做妇科检查,会更劳累、辛苦。我想,她可能是目前坚持上班的最年长的医生。”

  胡大一,胡佩兰的大儿子,年近七旬,著名心血管病专家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专家,曾在微博上说。

  儿子曾多次提出接她到北京养老,被老人断然拒绝。“我脑子还很清楚,只要还能看病,我就要上班。”

  就这样,每周一到周六上午8点,胡佩兰都会准时出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保姆推着小推椅,穿过长长的走廊,直抵尽头的“妇科保健”科室,一待就是三四个小时,下午一两点,再坐着小推椅出门回家。

  “十几年来,除非病倒在床,从不耽误一次出诊。”跟随胡佩兰学医25年,唐利平亲眼见证了老师的倔强。

  唐利平清楚记得,2009年冬天,大雪没到小腿,机动车辆都无法上路行驶。“今天咱们就不坐诊了吧?大雪封门,您又这么大年纪!”唐利平建议,老人只有一句话,“咱不能让病人在那儿白等着!”

  唐利平和同事及保姆推着轮椅,穿过积雪没小腿的道路,从家距医院两公里,走了一个多小时,“一个人在她背后推,两个人拉着车轱辘。”

  时钟转到了下午1点,其他科室的医生早已下班回家,只有胡佩兰的诊室依旧人来人往。

  “只要还有一个病人,她都不会提前下班,坚持看完最后一个病人。”唐利平说,正常每天接诊患者20多个,下午1点左右下班是常有的事。最长一次,从上午8点坐诊,直到下午5点多,老人才吃上中午饭。

  “病人多时,老师一上午要说上千句话。她可以少喝水、少去厕所,但绝不能少问病人一句话,不能少交代一句注意事项。”另一学生宋雪霞说。

  D

  中国最老志愿者的畅想:争取活到百岁,捐出自己的所有收入建希望书屋

  保姆王花兰,67岁,每天陪着胡佩兰出诊,在她眼里,老人“吃穿不讲究,一件衣服能穿几十年”,饮食也很简单,“基本就是包子,上午两个,中午两个”。

 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,她会大方地给人垫医药费,捐钱给贫困小学建书屋。2000年,听说共青团郑州市委正在召集志愿者,胡佩兰两次打电话强烈要求参加,成为郑州市年龄最大的志愿者。

  自2005年,胡佩兰开始把退休金和坐诊收入积攒起来,捐建“希望书屋”。至今已捐款7万多元建了50多个“希望书屋”。

  她说,等两年,自己百岁的时候,把一生的积蓄都捐给希望工程,建希望书屋,“每建一个书屋都能对学生有所帮助,兴教强国”。

  “人活着不光是为了一日三餐,最起码对老百姓有用,不能拖累社会。再说,上班还可避免老年痴呆。”胡佩兰说,工作是她保持长寿的秘诀之一。

  除了工作,老人仅剩不多的爱好就是读书看报,说起时下的热点,老人一点也不“OUT”,嘴里经常会蹦出些“野鸡大学”、“光盘行动”等时下流行的词汇。

  “现在人一提社区医院,都觉得药太便宜了,便宜了就是假药。”胡佩兰说,国家现在着力发展社区医院,就是要解决看病难、看病贵的问题,“有一天,社区医院可能都会免费,就是给穷人提供看病的机会”。

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
 

 

 
 
 
带父母出游如何才能做到最好?...
老年人出游的四注意
银发旅游渐成新趋势
老人,按五行分类健康旅游
张家界的迷魂魅力
秋季老人养生小常识
老人痰多怎么办
对抗雾霾天气有绝招
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的5大危险信号...
[医学]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

Copyright © 2013 zbyangla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爱心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邮箱:2213977627@qq.com
鲁ICP备05005820号-1 技术支持:金石工作室